杜甫的诗全集
- 421、《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422、《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宽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穷。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信然龟触网,直作鸟窥笼。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竹皮寒旧翠,椒
- 423、《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 424、《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 425、《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秋风褭褭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 426、《寄邛州崔录事》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 427、《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亦休。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妻子寄他食,园林非昔游。空馀繐帷在,淅淅野风秋。燕入非旁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 428、《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名参汉望苑,职述景题舆。巫峡将之郡,荆门好附书。远行无自苦,内热比何如。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黄牛平驾浪,画鹢上凌虚。试待盘涡歇,方期解缆初。闷能过小径,自为摘嘉蔬。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扫除。宿阴繁素柰,过雨乱红蕖。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馀。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梳。直作移巾几,秋
- 429、《归来》
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
- 430、《王录事许修草堂赀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 431、《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关内昔分袂,天边今转蓬。驱驰不可说,谈笑偶然同。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长啸峨嵋北,潜行玉垒东。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轲,毕景羡冲融。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永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相哀骨可换,亦
- 432、《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 433、《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往往虽相见,飘飘愧此身。不关轻绂冕,俱是避风尘。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败亡非赤壁,奔走为黄巾。子去何潇洒,余藏异隐沦。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恐惧行装数,伶俜卧疾频。晓莺工迸泪,秋月解伤神。会面嗟黧黑,含凄话苦辛。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锦里残丹灶,花溪得钓纶。消中只自惜,晚
- 434、《寄董卿嘉荣十韵》
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下临千雪岭,却背五绳桥。海内久戎服,京师今晏朝。犬羊曾烂熳,宫阙尚萧条。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黄图遭污辱,月窟可焚烧。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落日思轻骑,高天忆射雕。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 435、《春归》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 436、《归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 437、《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 438、《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 439、《答杨梓州》
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 440、《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所凿)》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阙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辉。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
杜甫介绍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