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全集
- 241、《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并见寄之作》
坐镇清朝独殷然,闲征故事数前贤。用才同践钧衡地,禀气终分大小年。威凤本池思泛泳,仙查旧路望回旋。犹怜绮季深山里,唯有松风与石田。
- 242、《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所和》
久辞龙阙拥红旗,喜见天颜拜赤墀。三省英寮非旧侣,万年芳树长新枝。交朋接武居仙院,幕客追风入凤池。云母屏风即施设,可怜荣耀冠当时。
- 243、《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湖草初生边雁去,山花半谢杜鹃啼。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明日汉庭征旧德,老人争出若耶溪。
- 244、《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
漳滨卧起恣闲游,宣室征还未白头。旧隐来寻通德里,新篇写出畔牢愁。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同学同年又同舍,许君云路并华輈.
- 245、《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金貂晓出凤池头,玉节前临南雍州。暂辍洪炉观剑戟,还将大笔注春秋。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岘首风烟看未足,便应重拜富民侯。
- 246、《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和因命追作》
草玄门户少尘埃,丞相并州寄马来。初自塞垣衔苜蓿,忽行幽径破莓苔。寻花缓辔威迟去,带酒垂鞭躞蹀回。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
- 247、《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
九天雨露传青诏,八舍郎官换绿衣。初佩银鱼随仗入,宜乘白马退朝归。雕盘贺喜开瑶席,彩笔题诗出锁闱。闻道水曹偏得意,霞朝雾夕有光辉。
- 248、《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
南宫词客寄新篇,清似湘灵促柱弦。京邑旧游劳梦想,历阳秋色正澄鲜。云衔日脚成山雨,风驾潮头入渚田。对此独吟还独酌,知音不见思怆然。
- 249、《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稽山自与岐山别,何事连年鸑鷟飞。百辟商量旧相入,九天祗候老臣归。平湖晚泛窥清镜,高阁晨开扫翠微。今日看书最惆怅,为闻梅雨损朝衣。
- 250、《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
- 251、《酬杨司业巨源见寄》
辟雍流水近灵台,中有诗篇绝世才。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琼枝未识魂空断,宝匣初临手自开。莫道专城管云雨,其如心似不然灰。
- 252、《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暂别瑶墀鸳鹭行,彩旗双引到沅湘。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云台公业家声在,征诏何时出建章。
- 253、《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
忆逐羊车凡几时,今来旧府统戎师。象筵照室会词客,铜鼓临轩舞海夷,百越酋豪称故吏,十洲风景助新诗。秣陵从事何年别,一见琼章如素期。
- 254、《寄唐州杨八归厚》
淮安古地拥州师,画角金饶旦夕吹。浅草遥迎鹔鹴马,春风乱飐辟邪旗。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 255、《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碧落仙来虽暂谪,赤泉侯在是深恩。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
- 256、《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 257、《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奉书报诘朝有宴)》
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
- 258、《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
分忧馀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 259、《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
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朱轮尚忆群飞雉,青绶初县左顾龟。非是湓城旧司马,水曹何事与新诗。
- 260、《寄杨八拾遗》
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忽领簿书游太学,宁劳侍从厌承明。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为谢同僚老博士,范云来岁即公卿。
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