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介绍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两句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离别的普遍感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交通条件不便,没有便利的通讯手段,因此每一次的离别都意味着再难重聚。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因为相见不易,离别就显得倍加沉重。
诗词中为什么多离别呢?古代讲求致仕,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就不能总留在家中。如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他实现人生抱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进行全国漫游,他的一首《渡荆门送别》诗,写的就是离家时的情景。李白对他的前途,是充满憧憬与信心的。因此,他乘船一路前行,看到巫山两岸的崇山峻岭,以及苍茫奔腾的江水,还有远处的海市蜃楼,心中是充满惊喜与激动,并没有离别的惆怅之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人初次见到广大平原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那种惊喜,那种新鲜感,都冲淡了离家的别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之水有情有义,它不远万里送诗人离开,不离不弃,这有情的江水突然就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从小便生活在四川,对蜀中的山水草木感情深厚,这长江之水曾经滋养过故乡的一草一木,如今又来送别诗人,若说诗人没有半点留恋与不舍,是不符合人情的。
当然,很多人的离别,并没有李白这样充满豪情壮志,他们大多数是不得已的。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但也不乏豪迈达观的“另类”作品。
最后更新于:2024-01-29 18:44:10,热度:℃
-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李白《谢公亭》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一作暮春送客)》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 -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孟郊《古别离》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佚名《送别诗》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