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Search
 
 
 
 

八十书怀

作者:叶剑英
《八十书怀》原文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八十书怀》繁体翻译
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
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
億萬愚公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沈淪。
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自寿诗”,奏出了时代的优美旋律,唱出了一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暮年欢歌。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年高八十无须再去谈论历史的废兴,革命征途上有新一代力量接过前人的重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亿万群众的事业,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奋斗。叶剑英这位革命事业长征路上的“劳人”,已到暮年仍壮心不已,“老骥仍将万里行”,但他更寄希望于后来人,一直非常重视对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如他早在1973年赠给肖劲光将军的诗中说道:“沧溟列舰耸层楼,王濬年高雪满头。应向青年寻后继,不拘一格莫嫌仇。”(《在海军总结会上》)。在《八一年春节》这首诗中又写道:“宏观代谢依新陈,接力华年一代兴。”打倒“四人帮”之后,中国百业待兴,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时许多老革命家都已离开了人世,叶剑英等老同志也已年高,但是一批年富力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已成长起来,长征路上涌现出—代新人。《书怀》首联一句,表现的正是诗人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感到欣慰和喜悦。同肘,这句诗也反映出叶剑英谦逊淡泊的崇高品德。1976年,年近80高龄的叶剑英仍在出国家于危难、扭转乾坤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后,他又为党中央拨乱反正使中国走上正确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论功业,几人晚岁能相况?”但他仍虚怀若谷,总是把那场斗争的胜利归功于党和人民,从不夸耀个人的作用。当时党内外一些领导人曾要求叶剑英主持党中央的工作,被他婉言谢绝。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以身示范,带头退位让贤,以便让年富力强的同志到领导岗位上工作,使党的事业更加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并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雏风清于老风声”的诗句,说明年轻的超过年老的,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首诗歌劈头提及了国家兴亡和后继有人问题,立意高超,格调昂扬,反映了叶剑英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革命家所具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表现了他融个人位置于历史长河之中的宽广胸怀,同时表现出他对革命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这一句,是叶剑英谦逊品格的进一步体现。他作为中国革命的三朝元老,半个多世纪以来,功勋卓著,为党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不胜其数。尤其是在多个历史紧要关头,他为挽救党和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策应南昌起义;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35年截获张国焘分裂危害党中央的密电,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毛泽东等同志和红一方面军转危为安,没有叶剑英此举,中国历史也许将要改写;他还曾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国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抵制和推翻“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力挽狂澜,结束了“十年浩劫”这场灾难,再次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功勋。毛泽东曾向他赠言:“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曾赞扬他:“疾风识劲草,板荡识诚臣!”人民对他的光辉业绩更是由衷敬佩,正如人们在他80寿辰的一首贺诗中写的;“屡挽狂澜训,重扶治国纲。琴心舒剑胆,磊落见肝肠。”聂荣臻元帅贺诗曾对其一生概括为:“揭竿羊城五十年,风雨齐州步履艰。川西传讯忠心耿,京华除害一身胆。行若吕端识大事,功成降侯有愧颜。”然而叶剑英盛德若愚,他在诗中谦逊地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创立的丰功伟绩流芳千古,自己望尘莫及。该诗颔联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虽已功勋卓著,仍不自满,还严谨自励的谦逊质朴的品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这一联格调趋向激越豪放,诗人以极大的热情颂扬亿万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破旧立新,共创新业的雄壮气势。展望国际风云,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使霸权主义处处碰壁,它最终势必会走向穷途末路直至灭亡。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国家民族的振兴,诗人更加看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历史掌握在人民手中,违反民意,便是螳臂挡车,自取灭亡。这句诗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人类解放的远景充满信心。诗句气魄宏大,落笔千钧,坚定有力。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螟登乐游原》)的著名诗句,在对夕阳的赞美中又感慨黄昏已近,表现出无限怅惘。陆游也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辛弃疾更有“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这些素以豪放著称的诗人,面对夕阳却也不免黯然神伤,慨然于怀。而叶剑英面对黄昏夕阳,心中涌出的却是一个“喜”字,为世人描绘了一幅新的“黄昏图”:极目望去,灿烂的夕阳放射出了万道霞光,照耀着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青山翠谷,山峰沐浴在阳光里染上了一片金黄色,辉煌夺目,生机勃勃,喜人心怀。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诗人在此一洗前人悲怆伤感之态,赋予黄昏夕阳以新的生命,抒情地唱出了一曲“黄昏颂歌”。充满生机的画面,使世人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焕发的青春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聂荣臻元帅在祝寿诗中所称颂的:“八佚寿翁犹继承,旗展神州贺新天。”诗人赋予自然界的黄昏以象征意义,由写黄昏而吟唱革命的人生晚节,使全诗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通观这首诗,在创作上纵横开阔,流转多姿。有看到“长征接力有来人”的喜悦,也有愈老弥坚的奋斗情怀;有对革命导师的缅怀,也有对人民群众的颂扬;指出了社会发展的轨迹,展望了人类解放的未来。龙卷风驰,开阖有度,在诗的最后把奔驰的思绪停结在了正面的抒志写怀上,将诗的思想境界引向下高峰,全诗达到了高潮。如江水迂回,最后奔泻出谷,体现出诗人在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这首诗最为可贵之处在于立意高远,格调昂扬疏放,振作人心,催人奋发。“书怀”诗写来很容易流于对往事的回忆叙说,前人甚至不少写成了感叹世事之作,如杜甫的《旅夜书怀》。该诗在此则一反常规,诗人目光高远,有对自己走过的革命道路和导师业绩的回顾,更多的则是放眼现实和未来,展望长征路上新生力量的涌现、祖国美好的明天和人类解放的前景,对往昔的回顾也是立意于激励自己奋斗不息,大有“凌青云而直上,浮颢气之清英”的气势。古人云:“大约胸襟高,立志高,见地高,则命意自高。”用这句话来评价叶帅及这首诗的创作,是再恰当不过了。正因为叶剑英具有革命家宽阔高远的胸怀,才写出了这些朴实无华、闪烁着深刻哲理的诗句,他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可与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相媲美,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爱。

  这首抒怀诗也可称之为是一首自励诗,不仅是诗人自励,也鼓舞着世人努力奋发,万众一心去创造更为光辉的业绩。

作者介绍

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八十书怀》原文,《八十书怀》翻译,《八十书怀》赏析出自叶剑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三百首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gushisanbaishou.com/chaxun/94364.html

发布于:2016-11-27,热度:

关键词

叶剑英的诗词

叶剑英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