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一
作者: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一》原文:
-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一》繁体翻译:
-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壹夢,梅子欲嘗新。
拄杖閑挑菜,秋千不見人。
殷勤木芍藥,獨自殿余春。 苏轼被贬黄州后,于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奋厉有当世志”,敢于抨击时政的苏轼,以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几乎送命。经过朝中臣僚的营救,得保性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他初来乍到黄州,惊魂未定,心灰意冷,杜门闭口,既不拜往迎来,更不谈论时事,常常独自一人钓鱼采药以自娱,信步逍遥以自适:“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定惠院海棠》)这首诗也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一》原文,《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一》翻译,《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一》赏析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三百首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gushisanbaishou.com/chaxun/94374.html
关键词
- 「苏轼」
苏轼的诗词
- 《自题金山画像》
- 《寒菊》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