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Search
 
 
 
 

祖咏

祖咏简介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简介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后移居汝水以北别业,渔椎终老。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祖咏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 《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诗一卷。
  祖咏经历与常建相似,存诗数量也比较接近。他的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他的诗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之作为主,一般都写得工稳妥贴,但却缺乏较深刻的思想和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从大致的倾向上看,他的一些诗已经接近“大历十才子”的诗风。

诗集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寇衡作品 祖咏终南望余雪诗意画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七夕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
  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
  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
  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
  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
  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
  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陆浑水亭
  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
  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
  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
  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
  
  家园夜坐寄郭微
  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
  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
  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
  依稀成梦想,影响绝徽音。
  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
  
  送丘为下第
  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
  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
  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
  皦日媚春水,绿苹香客船。
  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
  
  古意二首(一)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
  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
  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
  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
  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
  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
  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
  
  (二) 
  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誓愿拜灵颜。
  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
  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
  含笑默不语,化作朝云飞。
  
  渡淮河寄平一
  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
  微微汉祖庙,隐隐江陵渚。
  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
  淹留岁将晏,久废南山期。
  旧业不见弃,还山从此辞。
  沤麻入南涧,刈麦向东菑。
  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
  非君一延首,谁慰遥相思。
  
  夕次圃田店
  前路入郑郊,尚经百馀里。
  马烦时欲歇,客归程未已。
  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
  西还不遑宿,中夜渡泾水。
  
  田家即事
  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
  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
  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
  馀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
  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
  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
  方求静者赏,偶与潜夫论。
  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扈从御宿池
  君王既巡狩,辇道入秦京。
  远树低枪垒,孤峰入幔城。
  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
  谁念迷方客,长怀魏阙情。
  
  赠苗发员外(一作李端诗)
  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
  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答王维留宿
  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何为。
  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
  升堂还驻马,酌醴便呼儿。
  语嘿自相对,安用傍人知。
  
  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
  朝来已握手,宿别更伤心。
  灞水行人渡,商山驿路深。
  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
  直道皆如此,谁能泪满襟。
  
  送刘高邮棁使入都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
  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
  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
  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宴吴王宅
  吴王承国宠,列第禁城东。
  连夜征词客,当春试舞童。
  砌分池水岸,窗度竹林风。
  更待西园月,金尊乐未终。
  
  观华岳
  西入秦关口,南瞻驿路连。
  彩云生阙下,松树到祠边。
  作镇当官道,雄都俯大川。
  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
  
  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
  望滩沙鹭起,寻岸浴童歌。
  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
  明晨拟回棹,乡思恨风波。
  
  苏氏别业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汝坟别业
  失路农为业,移家到汝坟。
  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
  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
  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
  
  过郑曲
  路向荣川谷,晴来望尽通。
  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
  岸势迷行客,秋声乱草虫。
  旅怀劳自慰,淅淅有凉风。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
  相知有叔卿,讼简夜弥清。
  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
  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
  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
  
  题韩少府水亭
  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
  鸟吟当户竹,花绕傍池山。
  水气侵阶冷,松阴覆座闲。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题远公经台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中峰居喜见苗发(一作李端诗)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
  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
  高窗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泊扬子津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晚泊金陵水亭
  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夕照明残垒,寒潮涨古濠。
  就田看鹤大,隔水见僧高。
  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酬汴州李别驾赠
  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
  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
  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
  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
  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赠苗发员外
  朱户敞高扉,青槐碍落晖。
  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
  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叶暗朱樱熟,丝长粉蝶飞。
  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寄王长史
  汝颍俱宿好,往来托层峦。
  终日何寂寞,绕篱生蕙兰。
  
  别怨
  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鉴赏辞典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象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祖咏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下奇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终南望 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祖咏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祖咏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祖咏轶事

  ——被破格录取的祖咏重陷人生困境
  跟大诗人王维关系极其密切的洛阳诗人祖咏,尽管在写作诗文时不怎么喜爱长篇大论,但他却经常为获得一句好诗而终日冥思苦想,所以他写出来的诗作往往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著名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五绝》卷便选有他的诗作《望终南余雪》,当然,若严格按照近体诗要求的话,其实说它是“五古”,似更为妥当些。①
  说起此诗的创作过程,诗人祖咏却有着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那年冬天,祖咏到了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按照考试的惯例,举子们无疑要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这才算合式。而这次应试的题目叫《望终南余雪》;终南山,亦即横亘陕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脉。望着它上面的余雪,不用说,它使人想像的余地当然就大了。因为距离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有些人望着积雪将产生高兴的心情,而有的人则感到自己还受到饥饿的交攻而痛苦不堪。当然,也有些人将由此感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煎熬,不由得感慨万千而顿生同情之心……
  考场里一片静寂,连根针掉落地上的声音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而原本生性苦吟的祖咏此时此刻就坐在还算是暖和的考场里,两眼眺望终南山北那绵延着的仍还没有全部融化的余雪;俗谚所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呀,这顿然使他联想到不但是我这个外来人感到一种身心的寒冷,而且更多的百姓由于贫寒交迫,不就尤其感到身心的寒冷了吗?想到这一层,他刹那间便把诗作一气呵成了;接着,他就站起来对主考官说:“试官大人,我现在可以出场了吗?”那位正在沉思该次将会录取上什么举子的试官大人,却连头也都没抬地闷声说:“这么快就考好啦?那你把考卷拿来我看!”
  听到此话的祖咏遂把他的考卷恭恭敬地呈献给这考官大人: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②
  这主考官粗粗扫视了试卷一眼,当下便不由惊讶起来:“噫,你怎么才写四句就不写了?要知道,按照规定你得写上六韵十二句的呀!”祖咏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礼,然后严肃而斩截地说:“大人所言不差!但小生觉得拙作已经把题目中的意义写完了,便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地硬要凑着了,所以小生就此交卷!”主考官听了,再次端详着祖咏的诗作,细细吟味之下,感到祖咏这诗果然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这是极为难得的诗人所应具备的素质,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
  清代大诗人王士稹把他这首咏雪诗,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唐代大诗人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相提并论,以为它们都是咏雪的“最佳”之作;事实上,从诗作的深度和对人民的关切度来说,还得算祖咏这诗出类拔萃。因为大凡文学作品,当然是极其讲求立意高低和韵味悠长而定其品质高下的。
  所以,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他果然考取了被人们所羡慕着的进士。祖咏这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而又被主考官破格录取的事情,端的都是极为难得之事!但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后来甚至到了以捕鱼砍柴为生的地步,这真是他乃至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无限悲哀了。所以,好友王维就在赠送祖咏诗中有句悲叹道:
  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③
  按:① 因“浮云端”三字为“三平”,而“三平”则属古体诗最为明显的标志,故此诗不应是近体诗“五绝”;但普通选本皆如此对待,姑从之。至于“霁”失律,则有“增”来隔句拗救,故仍合律而非“失律”也。②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河岳英灵集》及《唐诗纪事》等。③ 展,有作“废”者,误。

祖咏简介、祖咏个人资料出自祖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三百首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gushisanbaishou.com/profile/1174.html

发布于:2016-06-04,热度:

祖咏的诗词

祖咏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