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鸿祚
人物简介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项鸿祚像。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水仙亭词》2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文学创作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他人评价
谭献云:“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清史稿》云:“鸿祚,字莲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撷精弃滓,以自名其家。屡应礼部试不第。卒,年三十八。自序忆云词,有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学者诵而悲之。”
钱仲联评:项鸿祚中年困顿,故肆力于词。谭献《箧中词》以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举,称为“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姜夔)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张炎)之秀折而去其率,有梦窗(吴文英)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推许稍觉过当。
《清词菁华》云:鸿祚词境,萧凉哀怨,好不胜情。
作品自序
《忆云词甲乙丙丁稿》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夐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 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甲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
《丙稿序》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
代表词作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阑珊心绪,醉依绿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太常引·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水龙吟·秋声】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碪,高城断鼓,和成凄楚。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砌蛩自叹,边鸿自唳,剪灯谁语?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项鸿祚简介、项鸿祚个人资料出自项鸿祚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三百首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gushisanbaishou.com/profile/689.html
发布于:2016-06-04,热度:℃
项鸿祚的诗词
- 《水龙吟 秋声》
- 《阮郎归 吴门寄家书》
- 《太常引 客中闻歌》
- 《清平乐 池上纳凉》
- 《减字木兰花 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 《水龙吟·秋声》
-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