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的诗词名句
- 201、《杂言迎神词二首·迎神》
启庭户,列芳鲜;目眇眇,心绵绵,因风托雨降琼筵。纷下拜,屡加笾,人心望岁祈丰年。
- 202、《杂言湖山歌送许鸣谦》
湖中之山兮波上青,桂飒飒兮雨冥冥。君归兮春早,满山兮碧草。晨舂暮汲兮心何求,涧户岩扉兮身自老。东岭西峰兮同白云,鸡鸣犬吠兮时相闻。幽芳媚景兮当嘉月,践石扪萝兮恣超忽。空山寂寂兮颍阳人,旦夕孤云随一身。
- 203、《送裴阐(得归字)》
道向毗陵岂是归,客中谁与换春衣。今夜孤舟行近远,子荆零雨正霏霏。
- 204、《途中送权三兄弟(一作送权骅)》
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同悲鹊绕树,独作雁随阳。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 205、《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刘长卿诗)》
晚节闻君趋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大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 206、《送顾苌(一作中史,又作长史)往新安(一作刘长卿诗)》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 207、《送郑判官赴徐州(一作郎士元诗)》
从军非陇头,师在古徐州。气劲三河卒,功多万里侯。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莫听关山曲,还生出塞愁。
- 208、《题魏仲光淮山所居》
人群不相见,乃在白云间。问我将何适,羡君今独闲。朝朝汲淮水,暮暮上龟山。幸已安贫定,当从鬓发斑。
- 209、《同诸公有怀绝句》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 210、《送李录事(一作裴员外)赴饶州》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积水长天随远客,荒城极浦足寒云。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借问督邮才弱冠,府中年少不如君。
- 211、《同李苏州伤美人》
玉佩石榴裙,当年嫁使君。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歌舞常无对,幽明忽此分。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 212、《与诸公同登无锡北楼(一作郎士元诗)》
秋兴因危堞,归心过远山。风霜征雁早,江海旅人闲。驿树寒仍密,渔舟晚自还。仲宣何所赋,只叹在荆蛮。
- 213、《赠普门上人(一作题普门上人房,一作刘长卿诗)》
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
- 214、《同李司直诸公暑夜南馀馆》
何处多明月,津亭暑夜深。烟霞不可望,云树更沉沉。好是吴中隐,仍为洛下吟。微官朝复夕,牵强亦何心。
- 215、《酬李郎中侍御秋夜登福州城楼见寄》
辛勤万里道,萧索九秋残。月照闽中夜,天凝海上寒。王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遥寄登楼作,空知行路难。
- 216、《送王绪剡中(一作送王公还剡中别业)》
不见关山去,何时到剡中。已闻成竹木,更道长儿童。篱落云常聚,村墟水自通。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
- 217、《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高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业人。
- 218、《少室山韦炼师升仙歌》
红霞紫气昼氲氲,绛节青幢迎少君。忽从林下升天去,空使时人礼白云。
- 219、《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 220、《酬张二仲彝》
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艰难十载别,羁旅四愁侵。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已看生白发,当为乏黄金。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
- 221、《与张补阙、王炼师自…留别赵员外裴补阙同赋杂题一首》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 222、《舟中送李八(得回字)》
词客金门未有媒,游吴适越任舟回。远水迢迢分手去,天边山色待人来。
- 223、《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人云门所居(刘长卿、郎士元)》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 224、《西陵寄灵一上人》
西陵遇风处,自古是通津。终日空江上,云山若待人。汀洲寒事早,鱼鸟兴情新。回望山阴路,心中有所亲。
- 225、《送朱逸人》
时人多不见,出入五湖间。寄酒全吾道,移家爱远山。更看秋草暮,欲共白云还。虽在风尘里,陶潜身自闲。
皇甫冉介绍
皇甫冉(约718 — 约771),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代诗人。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文艺传》、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见《全唐文》卷三八八)、《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